11月6日,记者走入桃江县强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工人们正麻利地将一批批坛子菜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就在去年,这家企业的年销售额是八百多万元,而今年预计将突破一千万元。这个由“80后”返乡青年刘强创办的家乡味产业,正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共同发展。

刘强在公司车间里检验产品 陈明 摄

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 陈明 摄
今年42岁的刘强是桃江县大栗港镇先锋桥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外出闯荡多年,从基层做起,最终在广州创办食品贸易商行。然而,2015年的一次回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5年响应返乡号召,看着家乡的蔬菜烂在地里,心里不是滋味,做食品贸易的经验告诉我,这些土货藏着商机,能让乡亲们的汗水值钱。”刘强回忆当年的创业时说。
他毅然返乡,投入300多万元建起1500平方米的厂房,注册了“桃小江”和“坛小强”两大品牌,专注于家乡传统坛子菜的现代化开发。

生产旺季,当地村民正在基地采挖洋姜 陈明 摄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尝试做红薯片,直到聚焦辣椒萝卜、洋姜、藠头等20多种坛子菜,才凭借高复购率打开了市场。资金短缺一度成为最大难题,幸运的是,近年来政策与银行的鼎力支持,让他在三年内挺过难关。如今企业已实现扭亏为盈,并保持每年25%以上的稳定增长。
真正的转折来自电商——如今公司70%-80%的销售额来自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直播平台,并与“星城蛙姐”等达人合作,增加知名度。早在2023年10月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上,刘强的坛子菜就曾引发年轻人排队抢购,展现出爆款潜质。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刘强还在株洲、四川、河北等地建立了协作基地,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供应网络。

公司创建的抖音直播销售平台 陈明 摄
大栗港镇先锋桥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建菊告诉记者:“刘强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又创造了就业岗位,是我们镇乡村振兴的活样板。”
目前,刘强已发展起200余亩种植基地,拥有15名固定员工,平均月薪三四千元。在生产旺季,每天还需聘用近50名临时工。他帮扶的95户脱贫户中,不少人既供货又在厂里上班,实现了“双份收入”。更计划3年内新增就业200人以上,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挣钱。
“以前种菜只能贱卖,现在给刘总的基地供货,还能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挣3000多,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员工张凤姣高兴地告诉记者。
作为县政协委员和共产党员,刘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正推动与村集体经济合作,计划开办分厂,由村里组织原料,公司负责加工销售。
“我想把一村一品的坛子菜产业做响,把经验教给更多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让家乡的土地长出更多希望,为乡村振兴出份力!”刘强的这番话,传递新时代青年反哺家乡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澳丹 陈明
编辑:刘琦
本文为桃江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aojiangnews.com/content/646955/98/1541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