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黄金消费市场秩序,针对近期市场上常见的黄金消费纠纷,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本地消费投诉热点,向广大市民发布黄金消费提示,提醒大家在选购黄金饰品、投资黄金产品时,务必擦亮双眼,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购物”。
一、分清黄金品类,按需选择不盲目
不同类型的黄金产品,其用途和价值差异显著,购买前需明确自身需求,避免因品类混淆导致权益受损。
◎投资类黄金:如标准金条、金币等,核心功能是资产保值。建议通过银行、正规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等渠道购买,重点关注“当日基础金价+少量手续费”,切勿在普通珠宝店购买标注“工艺金条”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附加高额加工费和品牌溢价,偏离投资本质。
◎饰品类黄金:以佩戴装饰为主要目的,价格由“基础金价+加工费+品牌溢价”构成。选购时需注意:
1.查看纯度标识:务必选择内壁刻有“足金999”“Au999”等清晰纯度标识的产品,拒绝“足金”“黄金”等模糊表述。
2.关注计价方式:优先选择“按克计价”的饰品,其性价比更高;对“一口价”饰品需格外谨慎(具体提示见下文)。
3.确认加工费用:问清加工费是“按克收取”还是“按件收取”,并要求在单据中明确标注。
二、警惕“一口价”黄金,这些陷阱要避开
“一口价”黄金因款式精致、计价便捷,成为不少商家的主推产品,但也是消费投诉的高发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溢价暗藏风险:“一口价”黄金不按重量计价,折算后的单克价格往往比当日基础金价高出50%以上,部分产品甚至翻倍。
2.重量信息不透明:部分商家刻意隐瞒“一口价”黄金的实际重量,或不在发票、保证书中注明。消费者购买后若想变现或以旧换新,商家仅按实际重量和基础金价回收,前期支付的高额工艺溢价将全部亏损。
避坑要点:购买“一口价”黄金时,必须要求商家现场称重并记录克重,通过“总价÷克重”计算单克单价,与当日基础金价对比;同时,要求在发票上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实际重量、纯度、总价及加工费,留存好相关凭证。
三、规范“以旧换新”,守住自身权益
“以旧换新”是黄金消费纠纷的重灾区,桃江县市监局提醒消费者,兑换前务必掌握以下规则:
1.提前明确兑换政策:主动向商家确认旧金计价方式(按当日基础金价还是商家自定义回收价)、新金重量要求(是否需高于旧金重量)、是否收取折旧费或加工费、补差价的计算方式等,避免商家临时加价或变更规则。
2.拒绝不合理置换:切勿被商家诱导,将足金旧饰换成K金、铂金、“一口价”黄金或镶嵌类饰品。K金(如18K金仅含75%黄金)、铂金、“一口价”黄金的保值能力和回收价值远低于足金,且回收渠道狭窄,置换后易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
3.核对单据信息:兑换后,仔细核对新金的重量、纯度、价格等信息是否与单据一致,确保无“短斤少两”“纯度不符”等问题。
四、网络购物需谨慎,切勿轻信“低价”套路
近年来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日渐火热,黄金珠宝饰品也是直播带货的热门行业之一。商家在直播间展示的黄金珠宝饰品往往经过灯光、滤镜等多重“美颜”效果加持,消费者无法现场试戴、查验货品,收到的实物可能存在光泽暗淡、有磨损划痕、以次充好等瑕疵问题。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不要盲目信赖商家的“低价”促销话术和展示出来的精美产品图片,应当保持理性,谨慎购物。
五、维权有途径,遇纠纷别慌
若在黄金消费中遭遇虚假宣传、重量不符、纯度不足、霸王条款等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依法维权:
1.保留维权证据:妥善保管好发票、质量保证书、鉴定证书、称重记录、与商家的沟通凭证(如聊天记录、录音)等,这些是维权的关键依据。
2.主动协商沟通:第一时间与商家联系,明确提出自身诉求,尝试协商解决问题。
3.拨打投诉热线:若协商无果,可直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提交投诉,向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我们将依法依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黄金消费关乎大家的切身利益,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消费前多了解、多对比,消费中重凭证、守规则,消费后遇纠纷敢维权。我们也将持续加强对黄金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0月16日
来源:县市监局
编辑: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