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县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化综合改革,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担当作为的女性带头人。她们以智慧与汗水,在基层供销社的岗位上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高亚在查看油菜长势 刘蓉 摄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三堂街镇赤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集体供销社负责人,高亚始终将“产业兴村”作为使命。在她的带领下,赤塘村依托5000余亩竹林和油茶林资源,打造了“黄栗山”茶籽油品牌,并通过供销社平台,打通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吸引2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供销社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我们通过供销社的冷链仓储和电商网络,将竹笋、茶油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今年,我们还计划联合周边乡镇,打造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让‘赤塘经验’惠及更多人。”高亚说。
郭美华正在直播 刘蓉 摄
省人大代表郭美华创办的米儿家庭农场与县供销社的“供销e家”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她坚持传统工艺制作土特产,如手工粽子、土鸡蛋等,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短视频推广“小时候的味道”,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她还带动60余户脱贫户增收,年发放务工费3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共富纽带”。“供销社的电商网络太关键了,以前好货卖不出,现在有了‘供销e家’,土货能出山。之后还要靠供销社给我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渠道。我还想把粽子规模从5吨米扩大到8吨,打造从一粒米开始的全产业链。”郭美华说。
贺丽姣向县供销合作社介绍优质稻米 刘蓉 摄
修山镇供销社负责人贺丽姣,同时也是全省先进种粮家庭农场——丽娇农场的创办者。2024年,当地发生洪涝,她积极应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的救灾技术,通过补种再生稻、优化田间管理,实现了粮食稳产。依托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她的农场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服务,带动200余户农民增收。“供销社的‘县级仓储+乡镇集配+村级网点’模式,让我们能快速调配农资,应对灾害。去年我们通过供销社平台销售优质稻米,价格比市场高10%,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高了。”贺丽姣说。
刘红(左)与刘丽云(中)交流 刘蓉 摄
刘丽云作为灰山港镇供销社的推动者,她首创“订单式”托管和“共享式”农机模式,组织跨区作业队以最低价服务周边村镇,年均亩均降本100元。2024年,托管土地超万亩,复耕荒地千余亩,助农增收500万元。同时推动县、乡、村、户“四级分拣”体系,优化再生资源回收流程,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让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供销社的‘三级平台’县、乡、村和‘四种服务’生产、流通、城乡综合、金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刘丽云说。
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刘红表示,“基层社的活力在于‘与农民共成长’。2025年,我们计划新增3家市级示范社,并推动‘千县千社’国家级示范社落地,让供销社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治安 刘蓉 李拥军
编辑:刘琦
本文为桃江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aojiangnews.com/content/646948/58/1486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