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桃江县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邹席近5年来始终以城南小学为县域学科改革的核心实践阵地,通过精准的课堂指导、系统的教研引领及常态化的课后服务赋能,推动学校两大学科教学成果丰硕,学生素养实现全方位提升。
专业引领:优质课例频出,教研成果凸显
在邹席的深度打磨与常态化视导下,城南小学的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从“达标”到“优质”的跨越,常规课与精品课齐头并进。
语文学科中,她指导城南小学倪淑贞老师执教的《做手工》课例,因巧妙融合生活实践与语言学习、精准适配小学生认知特点,成功入选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小学语文县域推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研的实践研究”重要成果之一,成为县域内跨学科教学的示范样本。
道德与法治学科里,她全程参与薛卫云老师《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备课与打磨,从教学逻辑重构到育人目标落地,指导构建“文化同源—地域共美—时代共兴”的递进式教学框架,该课例不仅在市级优质课评选中斩获一等奖、湖南省三等奖,更因“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的鲜明特色,被纳入桃江县道德与法治学科精品课资源库,供全县学校学习借鉴。
视导过程中,邹席教授结合课堂实例深入剖析,与低年级老师共同梳理教学思考与提升方向。她强调,识字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梳理识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低年级词语理解要融入具体语境,朗读指导需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孩子注入感受。同时,她明确低年级教学核心要点:讲清楚,确保任务清晰;情境化,让活动更有趣;重基础,抓实识字写字;强能力,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培养。“让我们情更真一点,意更深一点,活动更有趣一点,练习更有效一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就会更美一点!”她的分享为在场教师提供了精准指引。
邹席不仅深耕校内教研,更以县域教研引领者的身份持续创新突破。2023年,她在全县小学语文教研会上率先倡导“四重三段十项”教研模式,并以实践示范推动理念落地——特意指导城南小学肖媛丹老师执教《马诗》课例,将项目化教研的思路融入古诗教学全流程。通过这堂鲜活的展示课与配套分享,她为全县语文教师搭建起优质教研成果共享平台,直观传递“以项目化思维破解教学难点”的核心方法,为县域语文教研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路径与可推广的新范式。在此基础上,城南小学形成了“四项十目项目式教研”的校本教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研的质量。
此外,近五年来,邹席牵头的分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复习培训会,更是成为城南小学两大学科教师的“精准充电站”。她针对语文跨学科应用、道德与法治核心观点落实等复习难点,拆解适配策略,助力教师提升教学实效。在她的常态化指导下,城南小学近5年累计有12堂语文、道德与法治课例在市、县级教学竞赛中获奖,6项省、市学科教研课题成功立项并顺利结题。
课堂赋能:阅读浸润成长,书香涵养素养
邹席将专业力量融入学校特色阅读课程打造,课程特别聚焦二年级向三年级衔接关键期,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搭建亲子阅读平台,开展“亲子共读技巧”指导,尝试练笔等形式展开。累计3年牵头,助力100多个家庭养成亲子阅读习惯,助力汇编3本学生习作集,指导学生在《小学生导刊》专栏版面发表习作,让阅读与表达成为学校鲜明育人特色。她对学生的系统训练让其口头表达能力显著提升,从敢说、会说逐步向善说、巧说转变。
素养升级:学生综合能力与价值认同双提升
课堂的优化与阅读的浸润,共同促成了学生的全面成长,邹席的专业引领让城南小学学生在学科素养与品德修养上实现双重飞跃。
语文学习中,受跨学科教学与特色阅读指导的双重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提交的市、县级各类征文等作品获奖率连续3年居县域前列,“凤之歌”文学社连续5年获评县级优秀,超过85%的学生能主动在生活场景中运用口语交际知识,课堂参与度较学校创办初期提升60%;学生年均阅读量较3年前增长1.5倍,在县级“书香校园”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奖人数逐年递增。
道德与法治学科方面,以《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优质课为牵引,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公民素养不断深化。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故事会”“桃江五道十二碟”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熟练结合课堂所学分享感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率达100%;拾金不昧、互助友爱等文明行为案例年均增长30%。
从建校初期的悉心指导到5年后的深度赋能,从常规课堂的精准诊断到精品课程的悉心打磨,邹席以教研员的专业担当,为城南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持久动能,也为县域基层学校学科育人树立了典范。
来源:城南小学
作者:彭婷
编辑:罗如睛
本文为桃江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aojiangnews.com/content/646943/69/1531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