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3日上午,在浮邱山乡回龙湾村的曾宪邦将军墓地,一群志愿者正认真为曾宪邦墓碑铭文填涂朱砂(“描红”)。曾宪邦将军,这位在抗战烽火中以身殉国的黄埔军校四期将领,在牺牲八十余年后,获得了由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正式颁发的烈士证书。
志愿者在曾宪邦将军墓地前祭奠 胡卫红 摄
曾宪邦将军的烈士证书 胡卫红 摄
曾宪邦将军1902年出生于浮邱山乡回龙湾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4军83师498团上校团长的他,率部驰援北平,在宛平城下与日军激战八天七夜,直至壮烈殉国,年仅35岁。牺牲后,曾宪邦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的第一位少将。
曾坚毅(右)与曾宪邦将军的侄儿曾建军 胡卫红 摄
将军的同乡曾坚毅从小聆听祖父讲述这位家乡英雄的事迹。2015年初,当他回到桃江特意寻访将军墓地时,只见荒草丛生。为此,他在网络上发文呼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后来在媒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当年的国庆节前夕,墓地得以修缮,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修缮后,曾坚毅承担起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受将军之子曾仰之的郑重委托,为其父亲申请烈士身份。“我始终将此事放在心上,前后三次协助申请。最终在2024年9月30日,申请获得正式批复,由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发了烈士证书。”
“爱国精神需要传承与发扬。”看着孩子们在墓碑前认真填涂铭文,曾坚毅眼中充满期许。“今天看到这么多小朋友在此‘描红’,我相信这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经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这种精神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发扬光大。就像我小时候,因为爷爷讲的一个故事,这份记忆便伴随我至今。”
大二学生贾国宏参加完当天的祭奠活动后,在墓前肃立沉思。“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铭记历史,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并转化为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吾辈当自强!”
69岁的曾建军是曾宪邦将军的侄儿,也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深知当今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保家卫国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因此我也将儿子送到了部队。希望我们的后代能以我的堂伯为榜样,成为对国家、民族有用之人。”
从昔日的荒冢无声到如今的松柏常青,再到烈士名归,曾宪邦将军的名字穿越时光,在家乡沃土上再次刻下信仰的印记。少年们笔下的鲜红字迹,无声诉说着:英雄不孤,山河永念;精神所系,代有来人。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浮邱山乡
作者:胡卫红 胡依诺 杨慧 鲁啸宇
编辑:刘琦
本文为桃江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aojiangnews.com/content/646942/59/1520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