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到大华村访竹郁大师

来源:刘文奇 作者:刘文奇 编辑:罗如睛 2025-04-01 09:17:11
—分享—

大华村是桃江县桃花江镇的一个行政村。从桃花江镇东南方向,出县城沿桃益公路到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然后右折向通村公路,前行五公里即进入以“山、水、竹、美”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地——大华村。大华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绿丛中,八方山青峦耸翠,柳叶湖风景秀丽,一条十一公里长的村级公路伴花溪贯穿南北,溪岸、路边,特色民居美轮美奂。

莫氏子孙在元朝来到现在大华一带后,喜种植花草,将这里建成了一个“大花里”。古时“花”“华”相通,几经演变,便成了“大华里”,因花得名。

大华村是中国竹郁之乡,创办了国家级非遗小郁竹艺传习所和省级非遗大郁竹艺传习所。在前往传习所的途中,笔者绕道参观了莫应丰故居。由原国家文化部部长王蒙题字的莫应丰故居,坐落大华村腹地。其故居损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2020年10月,桃花江镇党委、政府指导大华村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在村一字墙组原址上复建莫应丰故居。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共计7间房屋。复建的故居为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瓦褐墙,对称布局,左三间为莫家居所,中间为堂屋,右三间原为邻里所有。故居布展主要分生活还原、展览两部分,其中展览部分有少年生活、艺术之路、肄业从军、转业地方、清风峻节和个人艺术展、名人笔下的莫公等篇章,通过实物或照片展示莫应丰生平事迹,赏心悦目。

上午9点多,到达非遗大郁竹艺传习所,见到了憨厚朴实的竹郁大师周友帮。他的身边,有两名学艺的小伙子。“郁”是桃江方言,通过火烤使竹子弯曲,叫“郁”,是将竹材构件加热弯曲,使之符合造型需要的一种工艺。郁匠利用这种工艺,结合拼、嵌、榫合等传统技法制作而成的床竹椅竹凳等竹器,叫大郁。在周友帮的记忆中,孩子出生,躺在竹摇篮中;新娘出嫁,坐在竹花轿中。住的竹屋,睡的竹床、竹席,用的竹柜、竹桌、竹椅、竹伞,吃的竹笋,穿的竹衣、竹鞋,日常生活中更是触目皆竹。据《益阳市志》记载:“早在明代初期,益阳竹器即成行业,从业者遍布城乡各地,产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周友帮自小就喜欢摆弄竹蜻蜓、竹炮仗等玩具, 1980年,周友帮读完初中后辍学,不久被母亲送到舅舅杨合楼门下学手艺。3年学徒生活中,他天天与竹子打交道,手指头不是被竹片刺破就是被火灼伤。等到真正“脱师”时,一根竹子从枝到叶从根到节,已能在他手上变成多件造型优美、形神兼具的竹工艺品了。他离开师傅后,从1987年开始集中精力开发、研制竹工艺品,练就了郁竹的锯、砍、削、凿、刨、烤等十八般武艺。1998年,他在益阳市桥北创办了“益藤竹艺公司”。此后,周友帮跨县跨省出门闯荡,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2003年5月初,经县林业局推荐,周友帮接到赴哥伦比亚带班培训学员的聘任书。6月2日,周友帮和他的3位同事乘坐银色铁鸟飞了23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哥伦比亚巴耶杜博尔省的赛萨尔市。当地政府安排他们住在一栋国家公寓楼里,住所和教室都在一起。周友帮带的竹郁班有20名学生,年龄在18-40岁之间。他自购了《西语中文字典》,每日早、晚的“必修课”就是默读单词,勤练口语。房间里的每件什物,都贴了写着西语单词的小纸片。晚上,天气闷热,吊扇在头顶吹,他索性打了一桶水放在桌边,将双脚伸进桶里泡着。两个月后,他能参照竹工艺品模型借助手势向学员作示范、指导了。光阴似箭。周友帮一行4人回国的日期定在2004年5月25日。在与学员道别前,周友帮特地制作了一件十分精美的作品《金鸡报晓》。5月24日上午,当地主管部门组织教师、学员举行了一场小小的告别仪式。周友帮指着作品对学员说:“我将它送给大家,放在教室里留个纪念,谁想看就到教室里来看,请你们不要忘记,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像雄鸡一样气宇轩昂的中国!”

2017年8月,湘竹技能竞赛决赛在益阳拉开序幕,周友帮参加了这场决赛。在这场竹艺比拼中,75名弄竹高手个个摩拳擦掌。其中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曾在全国和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优秀成绩的高手。跟这些人过招,照理说,周友帮取胜的机会很小,然而,周友帮一点都不怯阵。他的底气就在手头的过硬本领。他比赛的项目是现场制作一把香妃椅。“香妃椅造型复杂,工序繁多。况且,以竹为原料还属首次。我需要仔细观察椅子的各个细节,提前预想用到的工具和工序,然后在脑海里构思描摹,最后才开始进行创作。”周友帮说,从确定题材的那一刻,自己就进入参赛状态。比赛一开始,周友帮刀起刀落、手法干净利落,没有半点的拖泥带水。随着篾刀在他的手中飞舞,一把古香古色的竹制香妃椅逐渐成型。比赛顺利进行。到最后一天,一把外沿裹边、内质圆滑、古韵鲜明的香妃椅呈现在人们面前。周友帮凭借这一作品,技压群雄,夺得竞赛第一名。

今年59岁的周友帮,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竹艺,九十年代起将工艺美术于竹艺完美结合,创作了许多精美的竹制工艺佳作。1999年,他的作品“中国园林”六方竹亭荣获益阳市“99”竹文化节金奖奖项;2001年5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到桃江视察,在竹博物馆,抚摸着周友帮制作的《竹雕寿星》啧啧称赞:“民间智慧,了不起!”2002年,获得工艺美术助理职称,作品“南天门竹牌坊”荣获广交会金奖和第十届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金奖奖项;2003年,中国第四届竹业博览会在湖北召开,周友帮参赛的作品《竹牌坊》,长48公分,高58公分,呈现出庄重、朴实的古典美,夺得博览会金奖。2004年,被中国中轻部聘请出使哥伦比亚作竹艺专家,成为湖南竹艺的传播的“洋专家”,《湖南日报》以“桃江竹艺传南美”为题,报道了他远赴哥仑比亚传授竹郁技艺的事迹;2007年,荣获中国(广州)国际竹藤产业贸易博览会金奖;2017年8月,湖南省五湘技能竞赛“竹郁”比赛在益阳拉开序幕,聚焦了省内75名竹郁高手,他制作的一把香妃椅斩获一等奖。2018年,他被评为湘竹工艺大师,同年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郁竹艺传承人。同年荣获福建省2019年国际(永安)竹居博览会铜奖和四川省(眉山)竹产业博览会优秀企业奖。2023年7月被桃江县林业技术专家库聘请为竹艺专家已入注专家库。

近年,周友帮在益阳小郁竹器专家支持下,为村里引进了益阳小郁竹艺民俗博物馆,博物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小郁竹器精品,周友帮的作品在各组分类展示中随处可见。同时,他为村里开办了小郁竹器讲习所,立志要把大郁竹艺这门民间技艺传承下去。2023年11月13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其中桃江传统手工技艺类“桃花江大郁竹艺”入选,周友帮列为桃花江大郁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拜访周友帮,除了欣赏和敬佩,更多的是感动。

来源:刘文奇

作者:刘文奇

编辑:罗如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江新闻网首页